峨眉山伏虎寺
峨眉山伏虎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。始建于唐代,南宋绍兴年间改建,清顺治年间,贯之和尚重建,历时二十载,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。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,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,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。弥勒殿后系韦陀殿,内有韦陀像。寺内有华严塔亭,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,塔高5.8米,共14层,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,塔体镌刻《华严经》文。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、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。
峨眉山伏虎寺原名神龙堂,后因寺后有山雄峙,横出寺背,蹲伏如虎,改名伏虎寺。寺在明末毁于兵火,清顺治八年(1651)大事扩建,历时22年,建成十三重殿宇的崇隆大庙,层楼复阁,曲折深幽,廊庑寮堂,清净庄严。整座寺掩映于葱葱郁郁的楠木林中,尽管寺周楠木葱茏,而宇顶却终年不积败叶,清康熙帝为此手书“离垢园”匾额一方。原因是伏虎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,屋顶上的树叶都被山风环流所形成的小旋风刮走,所以屋顶不积败叶。寺内建筑多为二层。弥勒殿中供弥勒像及四大金刚,后壁为韦驮神像;离垢园供普贤菩萨,左右为客堂;大雄宝殿前有天井,两厢是通廊,殿内供释迦坐像,两边为十八罗汉像,栩栩如生。大殿右侧新建的亭内,有从报国寺迁来的华严铜塔一座,显示了明代精湛的冶铸工艺水平。
参伏虎寺位于报国寺侧约1公里外,寺庙深藏于茂密的丛林之中,“密林藏伏虎”,极富神秘色彩。由于独特的环境,搞日战争时期的1935年,蒋介石举办的峨眉军训团将校班便设在这里。次年,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,四川本科的文学院和法学院也曾迁到此处。伏虎寺群山起伏,寺外杉、柏及桢楠多达10余万株,夏日一片清荫,令人神清肌爽。尤为奇特的是,伏虎寺中几处殿宇虽然被参天古森所覆盖,屋 顶却终年不见一片落叶,因此清康熙皇帝曾经题赐匾额“离垢园”。
伏虎寺形成这一罕见景色的原因,据说是特定的地势―――寺居山阿之中,山风浩荡,自然清除了屋顶落叶。寺中值得一看的景点不少。正殿外立有华严宝塔亭,亭中有座高达5.8米的紫铜古塔。据统计,伏虎寺身铸造有佛像4700余尊,以及《华严经》195048字。寺外泉边有桫椤树,又名峨眉树蕨,是距今1.7亿年前与恐龙同时的植物中至今仅存的几种之一。